• 首页
  • 野外站动态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研究所动态
    行业要闻
  • 站点介绍
    野外站
    历史沿革
    规章制度
    发展规划
    人员组成
    常驻人员(37人) 客座专家 交流访问学者(在站) 交流访问学者(出站)
  • 地球观测
    地球观测
    台站观测
    测震 形变 重力 地磁 流体 次声
    流动观测
    科学台阵 探测计划
    深井观测
    野外站观测井 祁连山深井 黄海深井
  • 质量控制
    质检平台概况
    振动检测
    通用电子检测
    自噪声检测
    环境适应性检测
  •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科研动态
    科研成果
  • 科普研学
    科普参观
    研学实践
    外网报道
    原创内容
    推荐资源
    活动报名
  •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客座研究
    交流访问
    访学申请
  • 野外站风光
    办公环境
    实验环境
    质检平台 零磁空间 科学台阵 岩石实验
    观测基地
    观测山洞 地磁场观测区 鹫峰地震台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访问指南
科普研学
  • 科普参观
  • 研学实践
  • 外网报道
  • 原创内容
  • 推荐资源
  • 活动报名

海啸的由来

更新时间:2018-05-28 来源:网络

什么是海啸?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按成因可分为三类:地震海啸、火山海啸、滑坡海啸。海啸的波速高达700~800km/h,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千米,可以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
  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掀起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呼啸的海浪水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形成的波涛,横扫整个太平洋;2004年印度洋世纪地震海啸洗劫了沿岸数国,足见其威力巨大无比。

 海啸与风浪如何区别?

  海水运动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而波浪只是海水的运动形式之一,也叫海浪。含有几种要素:波峰、波谷、波高、波长、波速等。按成因分为三类:风浪、海啸和驻波。风浪:是受风力作用而产生的波浪。在海上最常见,当它接近海岸时,会受海底地形摩擦影响,使水波前后排挤,波峰向岸边倾倒,而形成浪花。风浪的规模大小、能量多少与风速、吹程成正比,即风速越大,吹过的海面距离越远,波浪规模越大。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
  而海啸的水体波动或“抖动”与平常海面上所见到的风浪是不一样的。这种“抖动”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或起伏,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在大洋中最初的波高很低,波长可达几十至几百千米不等,周期在2~200分钟范围内变动,传播速度可达每小时1千千米,比大型喷气式客机的航速还快,所以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甚至于航行的船只也难于察觉出这种波动。然而,海啸进入大陆架后,因深度急剧变浅,能量集中,波高骤然增大,达10~20米以上,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过来,特别是传播到漏斗型湾顶处更为突出。如海啸波在海口和海湾内反复发生反射时,可使波高增幅更大,造成更大的危害。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路 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 邮编:100095 联系电话:010-62456503转8305
Copyright©neobji.ac.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白家疃国家野外站 京ICP备08002722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1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