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的由来
什么是海啸?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按成因可分为三类:地震海啸、火山海啸、滑坡海啸。海啸的波速高达700~800km/h,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千米,可以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
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掀起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呼啸的海浪水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形成的波涛,横扫整个太平洋;2004年印度洋世纪地震海啸洗劫了沿岸数国,足见其威力巨大无比。
海啸与风浪如何区别?
海水运动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而波浪只是海水的运动形式之一,也叫海浪。含有几种要素:波峰、波谷、波高、波长、波速等。按成因分为三类:风浪、海啸和驻波。风浪:是受风力作用而产生的波浪。在海上最常见,当它接近海岸时,会受海底地形摩擦影响,使水波前后排挤,波峰向岸边倾倒,而形成浪花。风浪的规模大小、能量多少与风速、吹程成正比,即风速越大,吹过的海面距离越远,波浪规模越大。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
而海啸的水体波动或“抖动”与平常海面上所见到的风浪是不一样的。这种“抖动”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或起伏,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在大洋中最初的波高很低,波长可达几十至几百千米不等,周期在2~200分钟范围内变动,传播速度可达每小时1千千米,比大型喷气式客机的航速还快,所以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甚至于航行的船只也难于察觉出这种波动。然而,海啸进入大陆架后,因深度急剧变浅,能量集中,波高骤然增大,达10~20米以上,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过来,特别是传播到漏斗型湾顶处更为突出。如海啸波在海口和海湾内反复发生反射时,可使波高增幅更大,造成更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