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溪”史鉴 ——纪念1933年四川叠溪7.5级地震
更新时间:2021-08-28 来源:中国地震局
四川省地震局
叠溪海子(图片来源:网络)
“山崩镇陷,岩石横江”,“岷江断流,壅坝成湖”。这是88年前的今天——1933年8月25日四川叠溪7.5级地震所造成的灾害。当时的中国西部科学院地质科主任常隆庆等人通过对震灾及水灾的调查,编绘叠溪震后地形图、地震烈度图,编写《四川叠溪地震调查记》一书。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开展地震调查分析,第一次对地震灾情进行宏观烈度考察,在中国地震史上实现了重要的零的突破。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防灾减灾救灾、自然灾害防治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理念,为做好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各级党委政府扎实推进防震减灾工作,完善地震监测台网,编制地震烈度区划图,开展活动断层探测,落实抗震设防要求,不断夯实防震减灾基础。作为多地震灾害省份之一的四川省,着力防范和化解地震灾害风险,不断推进防震减灾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以责任落实为根本,健全工作体制
雅安市防震减灾服务中心李林讲,2015年省政府防震减灾目标管理办法印发后,雅安市逐步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政府责任考核体系,对县(市、区)政府实行防震减灾专项考核,层层压紧压实防震减灾工作责任,督促落实防震减灾措施,促进了防震减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7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2018年,全省各县(市、区)均将震灾应急救援职能划至应急管理部门,省市县三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及办公室基本调整到位,市县防震减灾工作职责主要由应急管理部门承担。全省建立了“全灾种、大应急”的工作体系。
四川省各级政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制定《四川省防震减灾规划(2007—2020)》;将防震减灾工程列为汶川、芦山、康定、九寨沟等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重点项目;“十四五”期间将启动实施《四川省地震灾害防御工程》;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体系,除每年划拨防震减灾专项资金外,投入专项经费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地质灾害隐患整治和救灾物资储备等工作。开展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至今已完成76个县(市)建设任务。此外,四川省委省政府还将地震灾害纳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方案》,明确牵头实施部门。
2013年以来,四川省启动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县创建工作,按照“成熟一批、评选一批”的原则,现已组织评选2批次,11个县(市、区)被评为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县,其中5个县(市、区)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防震减灾示范县。
以法制建设为关键,加快法治进程
2012年,在深入总结汶川特大地震经验启示的基础上,四川省修订颁布了《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全省逐步形成包括《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农村村民住宅抗震设防管理的决定》《四川省抗御地震灾害管理办法》《四川省水库地震监测规定》等4部地方性法规、5部省政府规章,以及《四川省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市县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建设要求》《四川农村居住建筑设计技术导则》等配套地方标准的防震减灾法制体系。住建、发改、交通、水利、地震等部门还就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出台系列规范性文件,有力地促进全省防震减灾工作法治化。
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防震减灾法》贯彻落实情况。2018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春贤率检查组来四川省开展《防震减灾法》执法检查。2021年7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吴恒、张平在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调研《防震减灾法》实施情况时指出,防震减灾工作有规划、有预案、有专业救援队伍、有重要避难场所,各项基础工作扎实。近年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及专委会8次组织开展防震减灾法执法调研或检查,听取省政府防震减灾工作专题汇报,推动了各级政府履行防震减灾法定职责。省政府印发《关于认真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各级地震、住建等部门认真落实行政审批改革和简政放权要求,围绕地震监测、抗震设防等工作,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积极融入综合执法,切实加快防震减灾法治进程。
以风险防范为目标,巩固工作基础
“此次实施的《四川省活动断层普查》项目,规模之大、程度之深、工作之细,在全国来讲尚属首次,对于摸清全省地震灾害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四川省震灾风险防治中心首席专家周荣军介绍道。从2018年开始,《四川省活动断层普查》项目正启动实施,总投资估算2.1亿元,将完成全省活动断层普查、7条主要活动断层地质填图、11个重要城市活动断层探查,建成四川省活动断层基础数据库,为国土规划、城市建设、土地利用、抗震设防、应急救灾等工作提供科学资讯。
在汶川地震后,四川省组织完成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对全省中小学校舍进行全面排查整治。2017年,四川制定实施《“农村土坯房改造行动”实施方案》,在完成133.1万户农村危房改造的基础上,启动269.6万户农村土坯房分类改造工作。从2015年开始,四川省启动《城乡居民住房地震保险试点方案》,覆盖18个市州138.96万户居民,逐步建立多层次地震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目前,四川省正大力开展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以及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
全省把推广减震隔震技术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要求地震烈度9度区、8度区及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新建3层及以上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员密集公共建筑,优先采用减震隔震技术设计,鼓励其他建筑工程采用减震隔震技术。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建成200多栋减震隔震建筑工程,建成映秀抗震新技术示范区,成为全国建设减震隔震建筑较多的省份之一。
在防治地震灾害风险的同时,四川省坚持地震应急常态化,建立以《四川省地震应急预案》为主体、重点危险区年度专项应急防范工作方案及年度专项应急预案为补充的“一案两专”预案体系,建成省、市、县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体系,组建省市专业救援队伍与行业抢险队伍相结合的救援体系,稳步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同时坚持每年开展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风险排查和评估,每年开展地震应急准备检查,督促落实应急防范措施,做好地震应对准备工作。连续9年举行跨地区、多部门、全要素的省级抗震救灾综合演练,提升了地震应急处置实战能力。
此外,四川省建成集测震、形变、重力、电磁、流体、地球物理场流动观测、卫星遥感和定位等观测项目于一体的立体地震监测网络,覆盖全省、具备秒级地震预警能力的地震预警系统已投入示范运行。
以科普宣传为先导,提升民众意识
广元市朝天二小表演防震减灾快板(图片来源:广元市朝天区防震减灾服务中心)
“我们朝天区不仅编写了防震减灾儿歌,还编排了防震减灾快板,坚持防震减灾教育从娃娃抓起。”广元市朝天区防震减灾服务中心王臻介绍道。
四川省坚持将防震减灾科普纳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纲要、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计划、党政干部培训等内容。全省中小学校把“地震防灾避险”作为“开学第一课”内容,创立“每周一跑”等教育方式。近年已两轮对市县政府分管领导进行了全员培训,部分地区还将其作为新入职干部培训的常规课程。编纂出版《四川省防震减灾知识学生读本》《四川省防震减灾知识“七进”读本》《地震知识一卡通》等防震减灾科普读物23本,开发大量微视频、动画、漫画等易于传播、易于接受的新型产品。各地区还组织创作了具有地区特点、民族特色的防震减灾科普产品,提升了科普工作实效。创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377所、科普教育基地8个,认定地震安全示范社区108个,启动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强化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科普功能,建立起稳固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阵地。成功举办全省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讲解大赛、作品大赛等系列活动,集中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段科普宣传。各地区结合“三下乡”、脱贫攻坚等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增强了民众防震减灾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时光荏苒,“叠溪地震”虽已流入历史的长河,但“叠溪海子”却时刻给予我们后人以启示和警醒,与地震风险共处,勿忘防震减灾。
(责任编辑:尚立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