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科技成果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更新时间:2021-11-01 来源: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在建党100周年和“十四五”开局之际,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于10月21日-27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此次成就展以“创新驱动发展 迈向科技强国”为主题,充分体现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创新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成就展重点展示了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现场共分12个展区,包括百年回望、基础研究、高新技术、重大专项、农业科技、社会发展、区域创新、开放合作、科普等展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十三五”期间亮点成果之一超小型高精度绝对重力仪,以及地球科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和透明地壳计划提供的科技支撑在重大专项和基础研究展区亮相。另外,在科技创新支撑我国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等方面,研究所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期间亮点成果之一:超小型高精度绝对重力仪
重力场是反映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及其变迁的地球物理基本场,高精度绝对重力观测资料是地震预报、资源勘探、无源导航与导弹制导等领域的研究基础,目前国内绝对重力测量仪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型便携式地震监测设备研发”(2018YFC1503800)支持下,基于目前技术成熟度高的激光干涉原理,开展超小型高精度绝对重力仪的自主研发,样机基于瞬时相位框架下的全波形处理算法和基于加速度量纲的振动干扰补偿技术,实现了测量准确度优于10 m/s-2,4小时观测精度优于5 m/s-2的高测量精度,达到国际同类仪器的先进水平,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环境观测条件保证的条件下可实现长期连续稳定观测,突破了该领域内国际上的技术封锁与产品垄断。目前已经完成4套设备的小批量工程化开发,并在云南腾冲地区开展长期连续试运行测试及工程示范应用。
图1 超小型高精度绝对重力仪
北京白家疃地球科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
北京白家疃地球科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承担着监测华北地区、全国和全球地震活动、地球物理场和形变场的任务。拥有的中国地震台阵数据中心、国家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国家测震台网观测设备质检平台,是建立各类观测标准、开展数据质量控制和共享服务、研究地震孕育和发生机制,开展地震灾害预测、预防,减轻地震灾害与工程应用的基础条件。依托白家疃地球科学野外站开展的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计划,十三五期间完成了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的探查,并实现了国际上首次大规模浅海地震台阵探测,为我国“透明地壳”、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等计划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科技支撑。该系统可为地球演化历史研究、深部资源探测,自然环境保护,地震孕育过程和发生趋势提供深部背景资料。“十三五”期间,在华北地区开展了两期流动地震台阵探测,覆盖了内蒙古自治区,山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大部地区,特别是在渤海和黄海北部开展了我国首次大范围浅海海底地震台阵观测,依托观测数据,取得了高分辨率的华北地下结构,并且在浅海海底地震台阵观测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在“十四五”期间,也将有力支撑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
图2 北京白家疃地球科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开展地震监测、仪器标定和数据质量控制和共享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