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野外站动态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研究所动态
    行业要闻
  • 站点介绍
    野外站
    历史沿革
    规章制度
    发展规划
    人员组成
    常驻人员(37人) 客座专家 交流访问学者(在站) 交流访问学者(出站)
  • 地球观测
    地球观测
    台站观测
    测震 形变 重力 地磁 流体 次声
    流动观测
    科学台阵 探测计划
    深井观测
    野外站观测井 祁连山深井 黄海深井
  • 质量控制
    质检平台概况
    振动检测
    通用电子检测
    自噪声检测
    环境适应性检测
  •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科研动态
    科研成果
  • 科普研学
    科普参观
    研学实践
    外网报道
    原创内容
    推荐资源
    活动报名
  •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客座研究
    交流访问
    访学申请
  • 野外站风光
    办公环境
    实验环境
    质检平台 零磁空间 科学台阵 岩石实验
    观测基地
    观测山洞 地磁场观测区 鹫峰地震台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访问指南
野外站动态
  • 图片新闻
  • 通知公告
  • 学术活动
  • 研究所动态
  • 行业要闻

站在新起点 着眼新跨越 积极开创海岛中心站工作新篇章

更新时间:2021-11-30 来源:中国地震局

  涠洲岛地震监测中心站是在原北海遥测地震台、灵山地震台的基础上,依托广西涠洲岛地震综合观测台站项目而设立的中心站,履行北海市、钦州市及北部湾海域辖区内地震监测工作职责。

  积极响应改革号召,发扬地震行业精神。涠洲岛中心站作为一个新设立的海岛站,承担了比其它中心站更多的海域地震监测职责任务,工作条件比内陆中心站更加艰苦、工作要求更高,其人员组成原则上主要由灵山地震台、北海遥测地震台原有人员调整而来。原灵山地震台、北海遥测地震台干部职工(包括两位在台站工作超过30年的老职工)发扬地震行业精神,积极响应中心站改革号召,自愿申请到条件最艰苦的涠洲岛中心站工作,为全局台站职工树立了良好榜样,为中心站改革的顺利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

  克服重重困难,确保海岛站日常监测及值班值守工作。涠洲岛中心站占地21亩,建筑面积8193平方米,已建成的地震监测设施包括1个数据分析处理中心、1个深井观测站、1个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观测站、1个测震观测站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共计有13套观测仪器,日常环境保洁维护及监测工作较重。中心站人员进出涠洲岛均需通过轮渡,单程1个多小时,对晕船的职工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同时涠洲岛经常受台风影响,台风期间常面临补给困难。作为一个新设立的台站,工作单调枯燥,初始生活条件、工作条件简陋,家庭工作分居两地。在局党组的大力支持关怀下,中心站干部职工主动适应新环境、新职能,克服人员少、任务重、交通不便等重重困难,确保了中心站的日常监测和24小时值班值守工作。

  积极推进业务转型升级,拓展中心站服务领域。

  率先启动中心站责任区仪器维护,努力提升站网故障响应速度,逐步提升中心站独立承担仪器设备运维能力。联合市县地震工作机构开展月、季、年度会商,为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服务。加强人员培训,切实提升中心站职工业务能力。规范应急工作流程,会同地方地震工作部门积极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地震应急时队伍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在防灾减灾日、科技宣传周开展科普宣传,提升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确保改革期间中心站日常党建工作不脱节、不断档。

  涠洲岛地震监测中心站将以此次中心站改革为契机,不断向全国高水平中心站学习,并积极与地震系统科研院所和地震设备厂商合作,进一步拓展台站业务体系,丰富海域监测手段,力争将涠洲岛中心站打造成为一流的海域监测特色中心站和科研基地。

11

涠洲岛地震监测中心站全景

22

涠洲岛地震监测中心站挂牌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路 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 邮编:100095 联系电话:010-62456503转8305
Copyright©neobji.ac.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白家疃国家野外站 京ICP备08002722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1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