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野外站动态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研究所动态
    行业要闻
  • 站点介绍
    野外站
    历史沿革
    规章制度
    发展规划
    人员组成
    常驻人员(37人) 客座专家 交流访问学者(在站) 交流访问学者(出站)
  • 地球观测
    地球观测
    台站观测
    测震 形变 重力 地磁 流体 次声
    流动观测
    科学台阵 探测计划
    深井观测
    野外站观测井 祁连山深井 黄海深井
  • 质量控制
    质检平台概况
    振动检测
    通用电子检测
    自噪声检测
    环境适应性检测
  •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科研动态
    科研成果
  • 科普研学
    科普参观
    研学实践
    外网报道
    原创内容
    推荐资源
    活动报名
  •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客座研究
    交流访问
    访学申请
  • 野外站风光
    办公环境
    实验环境
    质检平台 零磁空间 科学台阵 岩石实验
    观测基地
    观测山洞 地磁场观测区 鹫峰地震台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访问指南
野外站动态
  • 图片新闻
  • 通知公告
  • 学术活动
  • 研究所动态
  • 行业要闻

第四届“人工智能地震学”研讨会在合肥成功举办

更新时间:2023-07-18 来源: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23年7月14-17日,由中国地震学会青工委、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工委、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联盟中国委员会等组织联合主办,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地震局等单位联合承办的第四届“人工智能地震学”研讨会在合肥成功举办。来自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62个机构的22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其中包括14位国家级人才。

开幕式由中国地震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周龙泉处长、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陈石副所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姚华建教授和安徽省地震局凌学书副局长致欢迎词。

研讨会开幕式

本次会议议程分为主会场、天然地震分会场和勘探地震分会场,历时两天,共邀请57位专家学者到会交流。报告内容丰富,涵盖人工智能在地震检测与定位、地震预警、地震分类、地震预测预报、深部速度结构成像、分布式光纤、地球物理勘探和人工智能驱动的地震科学新发现等多个领域,应用场景覆盖区域台网、余震序列、火山地震、水库地震、实验室地震、岩性与流体预测,以及速度建模与成像。

会议邀请了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捷教授、电子科技大学胡光岷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伍新明教授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朱尉强博士4位专家做大会报告,分别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地球物理学领域带来的变革、先验知识引导的油气地球物理智能解释、智能地球物理中的一些挑战和研究思路、深度学习在火山地震检测的应用。与会人员围绕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数据集共享、算法评测和培训,以及学科交叉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讨,累计13000多人次在线参与交流。

 



参会代表在会场学习交流

 

人工智能地震学研讨会主题聚焦、规模大、影响广,是国内外学者展示人工智能在地震学领域最新成果的交流平台,对促进人工智能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青年人才的成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此次论坛还评选了优秀报告,司旭、杨婷、刘祺、崔鑫、黄威翰和李运舵分别获得优秀报告。

组委会为优秀报告获得者颁发证书

返回列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路 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 邮编:100095 联系电话:010-62456503转8305
Copyright©neobji.ac.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白家疃国家野外站 京ICP备08002722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1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