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五院李志伟研究员到野外站做关于“缪子”的学术报告
更新时间:2020-08-14
来源:北京白家疃国家野外站
2020年8月14日,中国航天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李志伟研究员应邀访问白家疃地球科学野外站并做学术讲座。白家疃地球科学野外站站长陈石研究员主持了本次学术交流活动。本次活动中李志伟研究员做了题为《缪子成像方法与地壳浅层密度结构探测》的学术报告,报告中对新型大尺寸、高分辨率、高精度缪子探测器的成像原理、观测效果、分辨率和精度以及在火山、隧道、矿井、地铁等场景中的应用和结果做了详细介绍。20余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讲座,并与李志伟研究员就缪子成像以及联合成像方法、缪子成像相关算法在活断层探测以及地下物质变化监测等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注:缪(miu,四声)子,英文名为muon)
学术报告海报
报告会现场
缪子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一种微小粒子,是由宇宙射线与大气分子相撞产生的。缪子可以穿透物质,而且穿透能力很强,可以穿透上千米的岩石地层,当缪子经过物质时,不同密度的物质对缪子的吸收能力不同,利用这一点就可以对岩石岩体、地下矿藏、火山内部、废弃核电厂、金字塔等体积大的、难以穿透的东西进行扫描和成像,探测其密度分布和内部构造。2年前,科学家们利用缪子探测技术在最大的埃及金字塔——胡夫金字塔中发现此前未知的巨大空室。
(延伸阅读:新华网报道 “你用光子给自己“美图” 科学家用缪子“透视”庞然大物”)
一年前,我国科学家已经开始在四川稻城4400米的海子山上,开始建设200个足球场大小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准备安装上千个缪子探测器、5000多个电磁粒子探测器、3000多个水切伦科夫探测器和12台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力图捕捉大气中的“粒子雨”,探索宇宙中最小与最大的世界。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音译为“拉索”)首席科学家是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曹臻,该项目预计将于2020年底基本建成。
无人机拍摄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施工现场。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延伸阅读:新华网报道 “雪域上的坚守——捕捉来自宇宙的神秘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