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野外站动态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研究所动态
    行业要闻
  • 站点介绍
    野外站
    历史沿革
    规章制度
    发展规划
    人员组成
    常驻人员(37人) 客座专家 交流访问学者(在站) 交流访问学者(出站)
  • 地球观测
    地球观测
    台站观测
    测震 形变 重力 地磁 流体 次声
    流动观测
    科学台阵 探测计划
    深井观测
    野外站观测井 祁连山深井 黄海深井
  • 质量控制
    质检平台概况
    振动检测
    通用电子检测
    自噪声检测
    环境适应性检测
  •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科研动态
    科研成果
  • 科普研学
    科普参观
    研学实践
    外网报道
    原创内容
    推荐资源
    活动报名
  •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客座研究
    交流访问
    访学申请
  • 野外站风光
    办公环境
    实验环境
    质检平台 零磁空间 科学台阵 岩石实验
    观测基地
    观测山洞 地磁场观测区 鹫峰地震台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访问指南
野外站动态
  • 图片新闻
  • 通知公告
  • 学术活动
  • 研究所动态
  • 行业要闻

甘肃:挺膺担当强能力 实干筑牢安全线丨巨灾防范工程助力高质量发展

更新时间:2025-06-25 来源:中国地震局

  2024年,在中国地震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甘肃省地震局(以下简称甘肃局)抢抓实施巨灾防范工程历史机遇,强能力、补短板、提质效、促发展,扎实推动甘肃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

  提质效,统筹重建促实效。统筹巨灾防范工程实施与积石山灾后重建工作,支持灾害恢复重建项目,依托巨灾防范工程新建了永靖地球物理综合站、临夏马集测震站、GNSS站,推动临夏州少数民族地区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从1.0级提升到0.5级。利用新设备装备完成活动断层探查工作,为灾区重建提供抗震设防关键依据。在积石山县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布设100套地震预警终端,基本实现人员密集场所全覆盖,保障避灾避险预警需求,灾区的老百姓纷纷表示“有了地震预警心里就更踏实了”。

  图片1

  新建成的永靖地球物理综合观测站

  强能力,筑牢监测预警防线。“通过巨灾防范工程实施,我们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甘肃地震台台长杨晓鹏看着全省地震监测站点分布图感慨万分。

  甘肃省巨灾防范工程项目聚焦能力跃升,新建改造站点,引入强震动、地球物理、应急流动等尖端设备1000余台套,极大丰富了观测设备体系,提升了数据精度。新建2个基准站、32个基本站和37个一般站,特别是在甘肃东部地区,平均台间距缩短至30公里以内,有效提高震中位置和深度的测定精度,定位误差由原来的7-10公里降低到5-8公里,震源深度的测定误差从5公里降低到2公里,同时地震速报时效性也进一步提高,人工速报发布时长由原来的平均8分钟缩短至7分钟以内,为地震应急响应和灾害处置争取宝贵时间。

  补短板,破解历史性难题。通过运行环境改造,中心站面貌一新,一般站实现标准化、智能化升级,核心软硬件迭代更新,全面改善88个强震动站点观测环境,提高了观测数据质量以及站点运行可靠性,增加了实时传输强震动站点全省覆盖率。全省地震监测站网覆盖密度达到全国领先水平,青藏高原东北缘等重点区域预警盲区进一步减少,实现了地球物理专业地震监测站点在甘肃省86个县(区)的100%覆盖。

图片2

图片3

  中心站改造效果

  促发展,资源整合创佳绩。甘肃局将巨灾防范工程深度融入局省合作、“强省会”行动及省“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落实,高效整合资源,实现多重目标。

  武胜驿地磁台是甘肃省巨灾防范工程中建设难度最大、自然条件最艰苦、建设周期最长的一项重要建设任务,在高寒高海拔条件下高效建成全球38°纬度线上唯一一个国际标准化地磁台,为提升省会地震监测能力、开展地磁国际合作奠定坚实基础。首创建成岩土竖向强震动观测台阵,实现从地表到深层岩土、从平缓谷地到高陡地形的全空间地震动响应捕捉,为地震工程学提供“场地-地震动-结构响应”全链条研究数据,助力突破复杂地形地震效应量化难题。同时,防震减灾信息化能力大幅提升,新建成省级核心机房实现核心通信服务器国产化更迭升级;基于国产化平台开发地震预警业务监控运维系统,实现对系统中各站点的实时数据、各业务系统的运行和自动产出情况监控分析。

  图片4

  首创建成岩土竖向强震动观测台阵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路 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 邮编:100095 联系电话:010-62456503转8305
Copyright©neobji.ac.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白家疃国家野外站 京ICP备08002722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1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