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野外站动态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研究所动态
    行业要闻
  • 站点介绍
    野外站
    历史沿革
    规章制度
    发展规划
    人员组成
    常驻人员(37人) 客座专家 交流访问学者(在站) 交流访问学者(出站)
  • 地球观测
    地球观测
    台站观测
    测震 形变 重力 地磁 流体 次声
    流动观测
    科学台阵 探测计划
    深井观测
    野外站观测井 祁连山深井 黄海深井
  • 质量控制
    质检平台概况
    振动检测
    通用电子检测
    自噪声检测
    环境适应性检测
  •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科研动态
    科研成果
  • 科普研学
    科普参观
    研学实践
    外网报道
    原创内容
    推荐资源
    活动报名
  •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客座研究
    交流访问
    访学申请
  • 野外站风光
    办公环境
    实验环境
    质检平台 零磁空间 科学台阵 岩石实验
    观测基地
    观测山洞 地磁场观测区 鹫峰地震台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访问指南
科普研学
  • 科普参观
  • 研学实践
  • 外网报道
  • 原创内容
  • 推荐资源
  • 活动报名

什么是慢地震?

更新时间:2018-05-25 来源:网络

  慢地震是非暴力性质的断层滑动事件,它需要经过数小数或数天释放它们拥有的强大能量,而不是在无情的数秒到数分钟的时间里释放。
  近几年来一些特殊形式的地震都陆陆续续地被加以观测或研究,例如低频地震、超低频地震、深部不连续颤动地震(episodic tremor)、缓移地震及静默地震。这些地震的发生,都与剪切滑移有关,其共同的特征是发震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统称为“慢地震”。研究发现,此类型地震的地震矩(seismic moment)与发震时间长度之间存在等比例关系。
  
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及应变仪的观测,可以了解由所谓“慢地震”的发生而造成地表变形。进一步分析此类型地震所造成地震矩(M0)的大小,大约等于发震时间长度(L)乘上1012到1013。这与一般地震的地震矩大约等于发震时间长度三次方后,乘上1015到1016的特性不同。因此当地震矩越大,“慢地震”与一般地震的发震时间长度差距也越大,这可能因两种类型地震的破裂型态不同所造成。这些“慢地震”虽然我们感觉不到,但是他们对地表变形所造成的影响却等同于一般的地震。
  观测大城市地区“慢地震”是特别重要的任务。利用形变仪、倾斜仪和重力仪等仪器台网进行综合分析及提取有益信号的诸项工作相当复杂,也很耗费财力。但是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从亚美尼亚地震和洛杉矶地震的防灾经验可以看出,正好在震前几个月内,观测台网记录到“慢地震”,一些有经验的工程人员立即制定了一个计划,区划圈定地壳活化蠕变和地下水迁移溶蚀区,加强了地面建筑物和公用设施的抗震加固措施,为几个月后真正地震的到来做好了防御准备工作,减轻了损失,得到了嘉奖。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路 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 邮编:100095 联系电话:010-62456503转8305
Copyright©neobji.ac.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白家疃国家野外站 京ICP备08002722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1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