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野外站动态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研究所动态
    行业要闻
  • 站点介绍
    野外站
    历史沿革
    规章制度
    发展规划
    人员组成
    常驻人员(37人) 客座专家 交流访问学者(在站) 交流访问学者(出站)
  • 地球观测
    地球观测
    台站观测
    测震 形变 重力 地磁 流体 次声
    流动观测
    科学台阵 探测计划
    深井观测
    野外站观测井 祁连山深井 黄海深井
  • 质量控制
    质检平台概况
    振动检测
    通用电子检测
    自噪声检测
    环境适应性检测
  •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科研动态
    科研成果
  • 科普研学
    科普参观
    研学实践
    外网报道
    原创内容
    推荐资源
    活动报名
  •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客座研究
    交流访问
    访学申请
  • 野外站风光
    办公环境
    实验环境
    质检平台 零磁空间 科学台阵 岩石实验
    观测基地
    观测山洞 地磁场观测区 鹫峰地震台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访问指南
站点介绍
  • 野外站
  • 历史沿革
  • 规章制度
  • 发展规划
  • 人员组成
    常驻人员(37人)
    客座专家
    交流访问学者(在站)
    交流访问学者(出站)

韩立波

更新时间:2020-11-10 来源:北京白家疃国家野外站

姓名:韩立波
性别:男
出生日期: 1979年11月
现任职称(职务):研究员
E-mail: chinakkmm@sina.com
研究方向及领域:主要从事地震震源参数等相关的基础研究。
    
   
教育背景:
1998-200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学士
2003-20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10年至今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

承担或参与课题情况:
[0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地震分析预测若干实用技术研究》,专题《大地震中长期危险性判定及地震大形势预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批准号: 2012BAK1901);
[02]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日地震减灾及其应对技术合作研究》,专题《面向灾害和地震预测的综合方法研究与效能评估》(项目批准号: 2012DFG20510);
[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Moho面起伏和随机介质对SmS震相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项目批准号:41204045);
[04]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获取震源参数的CAPloc方法并行化改进及其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 DQJB10B23);
[05]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于重复地震和时-空ETAS模型计算小江断裂带深部滑动速率》(项目批准号: DQJB11C07);
[06]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协作任务《利用重复地震估算海原断裂带断层深部滑动速率》(201408019-01);
[07] 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震源机制解自动反演系统AUTOCAP 优化整合》(DQJB15C10);
[08] 国家重点研发专项专题《基于数字地震学的震源物理模型研究》(2017YFC1500500-04)。

代表性论著或报告:
[1] Libo Han, Zhongliang Wu, Yutong Li, et al. 2012. Cross-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for the Study of Repeating Earthquakes: An Investigation of Two Empirical Assumptions/Conventions in Seismological Interpretation Practice. Pure Appl. Geophys. DOI:10.1007/s00024-012-0515-3;
[2] 韩立波,蒋长胜,包丰. 2012. 2010年河南太康MS4.6地震序列震源参数的精确确定. 地球物理学报. 55(9):2973-2981.
[3] 韩立波,蒋长胜. 2012. 2011年6月8日新疆托克逊MS5.3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 地震学报. 34(3):415-422.
[4] 韩立波,蒋长胜,吴文波. 2012. 2011年安庆MS4.8地震SmS震相观测与研究. 地震学报. 34(4):451-462.
[5] 韩立波,蒋长胜,李艳娥.2012. 用于地震可预测性CSEP计划的南北地震带地区地震最小完整性震级MC研究. 地震. 32(1):17-27.
[07] 韩立波, 蒋长胜, 包丰. 2012. 2010年河南太康MS4.6地震序列震源参数的精确确定.地球物理学报, 55(9):2973-2981.
[08] Han, L., X. Zeng, C. Jiang, et al. 2014. Focal Mechanisms of the 2013 Mw6.6 Lushan, China Earthquake and High-Resolution Aftershock Relocations. 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 85(1): 8-14.
[09] Han L B, Peng Z G, Johnson C W, et al. 2017. Shallow microearthquakes near Chongqing, China triggered by the Rayleigh waves of the 2015 M7.8 Gorkha, Nepal earthquake.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479:231-240.
[10] Han L B, Wu Z L, Jiang C S, et al. 2017. Properties of three seismic events in September 2017 in the northern Korean Peninsula from moment tensor inversion. Science Bulletin., 62(23): 1569-1571.
[11] Han, L., J. Cheng, Y. An, et al. 2018. 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8 August 2017 Ms 7.0 Jiuzhaigou, Sichuan, China, Earthquake. 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 89(2A): 557-56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路 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 邮编:100095 联系电话:010-62456503转8305
Copyright©neobji.ac.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白家疃国家野外站 京ICP备08002722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1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