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兆辉
更新时间:2020-12-29
来源:北京白家疃国家野外站
姓名:陈兆辉
工作单位和部门: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监测一队
工作内容:2014年7月入职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监测一队工作,主要从事地震重力监测和数据处理、重力场变化与地震关系及深部构造研究。近年来以第1作者发表论文7篇(EI收录3篇),软件发明专利1项。主持地震科技星火计划课题1项、中国地震局震情跟踪课题5项、中国地震监测、预报、科研“三结合”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2项、局所级课题7项。2018年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银奖(排名第四)、天津市优秀测绘工程奖一等奖(排名第二)、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三层次人选,天津市测绘学会会员,天津市地震学会会员。
访问时段:2020年 12月——2021年01月
访问期间合作内容:
(1)加强对青藏高原东南缘重力数据的精细处理,厘定重力资料的精度和误差的不确定性,提高观测信号的信噪比,提高重力观测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2)分离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不同深部场源引起的重力变化信号,评估深部介质物性变化的监测能力,聚焦潜在的发震构造位置和深部介质场源信号,为研究深地壳介质变形和可靠地震前兆提供基础观测资料和依据。
此行的目的或期望:
完成青藏高原东南缘重力观测数据的不确定性和场源监测能力的不确定性的分析和研究,进而构建基于陆地重测量的时变重力场模型和等效场源的视密度结构模型。
此行的感受或收获: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在野外站的学习交流已接近尾声。在这里,我像重回校园,度过了紧张学习、收获颇丰的一段愉快的时光。
来野外站之前,陈石研究员让我们每个人带着问题来,带着成果回去。来野外站后,陈老师多次组织学习和交流活动,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我们每个人在数据处理和文章撰写等等过程中遇到的不解和问题。每次交流讨论,陈老师面对科研问题的活跃思维与深刻见解,总是一下就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深入浅出地认识问题的本质,不仅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也深深影响了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以及思维的方式。
我想经过这次野外站学习交流,我们每个人肯定是带着成果回去了,不仅仅是在重力数据处理和方法上的学习和收获,还有从陈老师及野外站其他老师身上学到的对待科研工作的精益求精的精神。
野外站环境优美安静,科研和学术交流氛围浓厚。老师平易近人、耐心细致。物业的工作人员像大学宿管科阿姨一样亲切。优美的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平易近人的老师让我仿佛置身校园。我想,有机会我肯定还要申请过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