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遥感影像大数据 推进地震灾害风险防治
更新时间:2021-02-16 来源:中国地震局
地震灾害影响地域广,各类房屋设施是主要承灾体,把握区域房屋抗震设防总体情况,是做好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工作的基础性工作。2020年下半年,中国地震局部署推进基于遥感影像和经验估计的区域房屋抗震能力初判项目,在天津等地开展试点。天津市地震局闻令而动,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率先完成任务,为项目推广提供了有益经验。
先行先试开新局,创新思路求突破
试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天津市地震局党组迅速召开工作动员会:“举全局之力尽锐出战,直接‘点将’,坚决打好这场硬仗”,擂响全面攻坚的激越鼓点。第一时间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迅速搭建20余名技术骨干组成的技术专班,集中办公,各项条件保障及时到位,“冲锋战”打响了。
说干就干,领导小组研究确定了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在解译技术环节,选取滨海新区和宝坻区先后两次进行内部试点。先在滨海新区开展小范围评估实践,通过探索和总结,细化优化遥感快速判别流程。工作全面展开后,又在宝坻区开展大范围试点,率先进行宝坻区影像解译工作,对照既有的宝坻区建(构)筑物抗震性能调查与评价项目成果,积极与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等单位开展情况交流、接受指导,健全了遥感评估流程,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建筑面积和建筑栋数的两种评估思路。
“四级核查”严把控,高效管理结硕果
统筹做好进度和质量把控尤为重要。天津市地震局坚持“精确推进、精准督察、精细管理”的全过程监管,建立了“四级核查”工作机制:一是进行日检查,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进行周检查,每周定时调度任务分工,进行质量查验,上报当周总体解译进展。三是进行专家核查,每周向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汇报实施进度,并在重要的时间节点编写工作简报。四是天津市地震局党组、局领导小组定期督查调度,及时听取项目组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要问题。
经过两个多月的集中攻坚,天津市地震局完成了全市约11960平方千米遥感影像解译,建立了全市建筑区块抗震能力数据集,绘制了建筑物抗震能力遥感解译结果图,编制了市级和16个区的建筑物抗震能力图册,基本摸清了市内六区、环城四区和远郊涉农六区三类区域的不同房屋抗震能力分布特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天津市全域评估任务,为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近日,天津市地震局正在组织对评估结果开展抽样实地调查,综合采用入户调查、无人机航拍等方式,核查房屋抗震设防基础数据。
天津市地震局将不断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地震安全保障。
(责任编辑: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