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灵运:地震长期预测的奉献者
更新时间:2021-05-06 来源:中国地震局
季灵运,男,汉族,中共党员,博士,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地壳运动与灾害风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全国地震大形势跟踪研究专家组副组长。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完成省部级项目4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近20篇,先后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次。2015年入选防震减灾优秀人才百人计划第一批次人选和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019年入选中国地震局首批骨干人才。2014年被陕西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人社厅联合授予“青年科技新星”称号。2016年获得陕西省委科技工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被评为全国地震系统先进工作者。
他活跃在野外监测一线,是地震监测队伍的排头兵;他伏案数载潜心科研,是科技创新战场的生力军;他直面地震科学难题,身上始终扛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根植西部14载,他爱岗敬业、无怨无悔,一直坚守在地震预测业务和地震科学研究一线,他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勇担重任,为推进地震监测预报业务现代化奉献力量
唯实求新,笃志前行。2017年,中国地震局作出传统业务现代化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二测中心承担从传统大地测量向新型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拓展的任务,季灵运被委任为任务负责人。该项任务直面地震监测预报传统业务现代化的现实需求,是国家针对传统地震监测技术在青藏高原地区难以实施高密度观测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技术举措。季灵运深刻认识到此项任务的重大意义,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他科学统筹、以身作则,带领项目组成员主动放弃了节假日,一头扎进工作里。白天干不完,晚上继续干;实验室里干不完,任务带回家继续干。他要求项目进展不但要“快”,还要“稳”,不但讲求效率,还要讲求质量。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该项工作任务顺利通过验收,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赞扬。
这项任务的完成实现了大范围、广域地壳形变信息的快速获取,极大推动了大地测量技术在地震行业的应用。在青藏高原地区大力开展基于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断裂带活动性普查工作,改变了青藏高原部分区域监测能力低的现状,从地震监测、地震预报、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推动了地震监测预报业务的现代化转型升级,在提升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科学性、拓宽地震监测预报业务领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勇于创新,为完善地震断层运动模型奉献青春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原因之一为我国的发震构造极其复杂。面对难题,季灵运不气馁、不浮躁,在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每一项工作任务的同时,积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通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留学回国人员择优资助课题等项目,季灵运针对中国大陆活动断裂分布区域广、活动类型复杂、活动分区差异大、监测难度大、部分断裂活动性未知等突出问题,对中国大陆多条活动断裂开展了断层现今运动状态研究,构建了多条活动断裂断层运动模型,实现了断层孕震阶段的定量判定。尤其在InSAR形变获取与断层运动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为探究区域构造变形机制、强震孕育机理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支撑。
多次获评单位“先进工作者”的他,在多年的求实创新奋斗中,不断探索全新的地震科学研究方向,不断攀登更高的地震科学研究高峰。他深知人才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特别重视地震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他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打造出了一支优秀的InSAR创新团队,该团队2017年获得陕西省委科技工委系统创新创效先进集体。
勇于突破,为开辟地震长期预测新天地奉献才智
发震地点与发震紧迫程度的判定是目前地震长期预测研究领域中突出的技术瓶颈难题。作为一名分析预报业务人员,季灵运时刻思考着这一难题。他从大地测量领域寻找突破口,建立起基于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开展地震长期预测的技术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地震预测的科学水平。
他充分发挥空间大地测量技术优势,精确厘定了中国大陆几百条断裂的现今滑动速率,判定断层可能处于的孕震阶段,为评估断层长期发震危险性与紧迫性提供支撑。该项工作成果已经应用于全国地震形势跟踪研判中,并在中国大陆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确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选择地震预测工作就注定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大家情怀。常常被人问道:为什么一口气做了十几年的地震预测研究?季灵运总是谦虚而幽默地说:“我的资质普通,精力有限,只能一心一意盯着长期预测不放了!”。这种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敬业态度正是地震人不断求索的精神写照。我们相信,季灵运的矢志不移、心无旁骛一定会在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这片沃土上开出茂盛的枝叶,他迎难而上、无惧前路,也必将给出一份不负人民、不负使命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