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地震“密码”,竭诚保民平安——四川地震台张致伟同志先进事迹
更新时间:2021-05-07 来源:中国地震局
张致伟,四川地震台副台长,高级工程师。近年来,参与了2013年芦山7.0级、2017年九寨沟7.0级、2019年长宁6.0级等10余次破坏性地震事件应对处置工作,他始终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以扎实的作风、严谨的态度,多次作出较好的震情趋势判断,为抗震救灾、社会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以实际行动诠释当代地震人的初心使命。荣获四川省地震局“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职工”及“2019年度四川省抗击重大自然灾害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不忘初心,甘作“守夜人”
地震预报是尚未攻克的世界性科学难题,一旦破坏性地震发生,就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经历过汶川大地震的张致伟,在毕业之际毅然选择地震预报研究作为自己的事业,希望能够早日找到破解地震预报的“密码”,使人民群众摆脱地震的伤害,哪怕只能作为地震预报研究领域的“铺路石”也无怨无悔。
作为地震预报一线人员,张致伟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仅2019年就组织震情会商220次,其中紧急和加密会商115次,每当发生4级以上地震发生后,总是第一时间组织会商并报告震情,他牺牲了自己与家人团聚的欢乐时光,甘心当好人民地震安全的“守夜人”。
参加工作以来,面对亲朋好友的质疑,张致伟笃定初心,十余年如一日,不气馁、不后悔,放弃节假日休息,带领团队积极推进地震概率预测应用实践和智能会商技术系统,大胆探索地震预报新思路、新方法。
不负重托,敢为“逆行人”
2019年6月7日长宁6.0级地震发生后,张致伟主动请缨,作为首批应急队员连夜赶往震区,承担了地震监测预报现场工作。当地的地震活动已经打破了原有认识,为什么会发生地震、为什么地震频发、后面还有没有地震,这一系列问题是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自己作为地震预报专家的每一句话都可能直接影响到灾区的抗震救灾工作和社会秩序稳定。
面对严峻而复杂的震情,在灾区工作期间,张致伟顶着压力,不顾滚石、滑坡等灾害可能随时带来的生命危险,与同事们一道前往震区察看地质构造、落实宏观异常、深入研究趋势,24小时紧盯震情,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会同后方专家持续滚动会商,作出了明确的震情研判意见,确保了抢险救援、群众安置等工作顺利开展。
2019年6月18日,长宁县双河镇葡萄井出现“一夜干涸”现象,当地出现了“还要发生大地震”的传言。张致伟紧急赶到现场,调查环境、走访群众和查阅资料,在当晚便通报了“不会发生更大地震”的分析结果,迅速安定了民众的恐震情绪。6月21日,张致伟同志作为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参加新闻发布会,明确回答了“当地为何地震频繁”“会不会发生大地震”“余震还会持续多久”等焦点问题。当地政府领导由衷地向他竖起大拇指说,你们地震专家真心为我们着想,解答了我们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
张致伟同志为此感到十分欣慰,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经历了多少个彻夜不眠不休,提前准备大量翔实资料,背负着多么大的心理压力。
张致伟(右)参加长宁地震新闻发布会
正是像张致伟这样的地震预报人,长年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关键时刻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以当代地震人的时代风貌,忠诚地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推动地震预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